“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與法規制度建設”論壇在杭州舉行
中證網訊 浙江省金融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近日在杭州杭召開,與會專家學者探析經濟新常態到金融新常態的演進邏輯,把脈未來金融業整體改革走向,給浙江金融改革與創新建言獻策。
本屆金融學會學術年會以“新常態、新金融、新機遇”為主題,還對“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與法規制度建設”進行專題研討,并組織金融實務部門的專家就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地位、前瞻及法規建設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來自政府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各金融機構和院校的近300名代表參加會議。
與會嘉賓圍繞“完善制度建設,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證券法適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法律定位及其規范發展”等主題作了專題演講。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區域性股權市場已取得長足發展,截至2014年9月底,全國已設立了31家區域股權市場,總體上形成了“一省一市場”的格局,掛牌企業總數約12000家(其中股份公司約2300家),融資總額超過1150億元。但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法律地位卻始終未予明確,直接影響了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和監管安排。
與會嘉賓認為區域性股權市場轉讓的產品,主要是非公眾公司股票、私募債券、私募基金份額、小貸公司資產支持證券等,均符合證券定義;從落實國發[2014]17號、國辦發[2013]87號規定出發,將區域性股權市場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也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體現;結合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防范金融風險的客觀需要等多方面考慮,區域性股權市場應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定位為私募證券交易場所。
在立法建議上,浙江股權交易中心董事長孫永祥認為應將區域性股權市場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明確其作為證券市場的性質,從而促進其融入現有資本市場體系,推動金融中介機構參與,實現證券市場依法治理;明確地方登記結算公司的法律地位,將從事證券登記結算業務的機構全部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以確保各類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受到法律的規制和有效的監管;確立“私募證券經營機構”的監管框架,在準入條件和監管規則上作出差異化安排,以適應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需要,提升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能力;將200人的私募股權與債券融資人數限制調整為500人,以適應互聯網時代信息溝通成本大幅下降以及目前日益富裕的百姓投資理財需求;針對區域股權市場出臺做市商、股權分拆等相關制度,以增加市場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