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市場改革“快馬加鞭”
融資市場又傳來好消息。
繼管理層提出支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后,本周股票市場也迎來了新一批新股集中發行。
近日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正在研究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證監會將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研究豐富交易所市場層次,創新市場交易機制和產品,從而更好地發揮交易所市場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方面的龍頭作用?!?/p>
事實上,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國金融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不過,作為資金融通的市場我國金融市場與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為重要的則是金融結構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間接融資占比高而直接融資占比低的不合理的金融結構,使得融資市場產生融資難、融資貴等一系列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經濟發展頗受市場詬病。
不過,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伴隨著問題而出現?!敖⒍鄬哟钨Y本市場”為目標的金融改革,意味著金融結構的調整以及隨之而來的融資市場的不斷改善。
金融結構失衡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其實現的總產值占全國60%,也解決了超過70%的城鎮就業。然而,近些年“融資難、融資貴”卻成為中小企業發展揮之不去的夢魘。
究其原因,金融結構的失衡首當其沖。金融結構是在經濟體系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所占的比例,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也是企業兩種重要的融資渠道,同時也是推動金融業發展的兩個“驅動力”。不過,不論從我國金融業的發展,還是與其他成熟經濟體相比我國金融結構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不合理的重要表現是,間接融資占比過高而直接融資比例低。
事實上,早在2000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之后還以法律的形式給中小企業融資給予支持。
雖然國家鼓勵并且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也逐漸呈現多元化,但總體來看,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仍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而相比之下股權融資及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占比則小。
記者梳理了近些年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2009年我國直接融資比例僅占113%,2012年此數據為159%,而2013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融資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21%。相比之下,各類貸款加上信托貸款、外幣貸款、承兌匯票等間接融資占全社會的融資總額達到80%以上。
相反,歐美等發達的成熟經濟體直接融資占比相對較高。記者查閱相關數據了解到,國外成熟經濟體直接融資占金融結構的比例均在60%以上,美國達到80%以上。
可以看到,我國是一個高度依賴于間接融資的經濟體,融資結構非常不平衡。但追根溯源,我國金融結構失衡具有深層次的原因。
有分析人士將原因歸結為中央高度集權的金融管理體制,以及這種管理體制所導致的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不公平對待,與此同時,民營資本參與較少的國有銀行的壟斷也成為金融結構失衡的重要原因。
融資渠道過窄,加之中小企業由于多種因素導致本身獲得銀行機構間接融資貸款占比偏低,直接造成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談及我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賽迪顧問分析師徐錕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十二”五期間大部分金融機構貸款資金給了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有政府信用背書且融資規模大,對小微企業產生擠出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市場主體跟相關金融機構有信貸關系的占比少,只有不到25%;同時我國中小企業財務杠桿比率普遍比國外高,這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中小企業融資。
除此之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體系的結構失衡凸顯了我國金融市場不成熟,其制約了金融體系功能的發揮,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也加劇了潛在的信貸風險。
解鈴還須系鈴人,“要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題,就需要繁榮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資本市場、讓直接融資來為實體經濟服務?!比珖舜筘斀浳敝魅挝瘑T、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指出。
資本市場改革提速
實體經濟融資市場如何健康發展,一直是各地積極研究的焦點話題。十八大以來,各項政策相繼出來,資本市場改革“好聲音”不斷,助力驅散融資市場的“陰霾”。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更是進一步明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健全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彼淀懥巳嫔罨母锏奶柦牵Y本市場改革也由此進入快馬加鞭階段。
去年5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勾勒出資本市場頂層設計圖,其中明確要依照市場化的運行原則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
而此后,在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強化資本市場的產權定價和交易功能、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債券市場制度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等方面的改革則不斷深入。
2014年年底,市場迎來了滬港通的正式啟動、民營銀行也獲得批準,而在“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思路的指引下,證監會、銀監會相繼推出資產證券化的備案制。
債券市場方面,去年8月證監會發布“融十條”提出“擴大公司債券發行主體范圍,豐富債券發行方式”;10月證監會推出證券公司短期公司債。與此同時,市政債等創新品種也在設計當中。
進入2015年,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新年伊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訪前海微眾銀行,對第一家互聯網銀行的發展表示肯定,并對互聯網金融倒推傳統金融改革寄予了希望。
而證監會主席肖鋼也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是涉及市場參與主體的一項“牽牛鼻子”的系統工程,也是證監會推進監管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就在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我國存款保險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已圓滿完成,制度出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在按照規定履行相關審批程序之后,存款保險制度可能會付諸實施。
近日,深港通的研究提上議程,而2月9日,我國首個股票期權產品上證50ETF期權合約上市交易,資本市場正式邁入“期權時代”,多層次資本市場向縱深發展。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也意味著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多樣化的債券品種。近期,隨著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發布,據悉,上交所正在研發債券增信制度及產品。1月15日,《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正式公布,公司債發行主體擴大到所有公司制法人,發行方式、流程向銀行間市場看齊。
可以看到,資本市場的改革正不斷地深化。不過,在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看來,中國目前是金融大國,但不是大國金融。曹鳳岐理想中的金融是直接融資比例超過間接融資,資本市場能夠在調配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多層次的、現代的、市場化的市場。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發達,但是改善的趨勢正越來越明顯,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的力度正不斷加碼。
融資市場漸入佳境
事實上,不論是從股權市場還是債券市場亦或是社會融資結構來看,今年以來,我國融資結構都在市場的期待中得到明顯優化。
徐錕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增速明顯,預計未來直接融資比例會進一步地提高,甚至有可能高于間接融資的比率??梢哉f融資市場正漸入佳境。
記者查閱了近期的相關數據,1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債券市場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債券市場共發行人民幣債券110萬億元,同比增加223%,推動直接融資占比創下歷史新高。
從股票市場來看,2月9日光華科技、仙壇股份和華能科技3只新股發行,拉開了本周24只新股集中發行的序幕,這也是繼今年1月份發行了20家后又一波新股集中發行。
據悉,24只新股預計將募集資金152億元。清科研究中心也預計,2015年,證監會新股發行會加速,將有約400家企業實現IPO,平均每月發行30~40家企業。
此外,從最新公布的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來看,我國直接融資快速發展,融資結構明顯優化。2月9日,央行發布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43%。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2014年末實體經濟以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形式合計融資余額為1549萬億元,是2002年末的21倍,年均增速達到289%,比同期人民幣貸款的年均增速高123個百分點。2014年末實體經濟以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形式合計融資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126%,比2002年末大幅提高76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博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短期來看貸款融資仍在上升,但好的趨勢是影子銀行相關的融資比較少,正規的標準化的融資渠道,股票和債券的規模都在上升,長期趨勢來看融資市場會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比最大的是規模有限的中小企業,因此著名的經濟學家林毅夫此前在《解讀中國經濟》一書中也建議,中國當前的最優金融結構應該是建立以中小銀行為核心,同時輔以大銀行和股票市場的金融體系。
事實上,十八大之后,以大金融機構為主的金融體系正不斷受到“挑戰”。
徐錕對記者分析道,之前國內主要以大型金融機構為主,而“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機構體系,這需要推動大中型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同時針對不同企業引入不同風險偏好的機構,比如,央行從服務不同的資本市場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
“未來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毙戾K表示,雖然地方商業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要持續加強。同時,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微型金融組織在直接融資方面也仍需進一步加強。但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的趨勢下,未來主要的融資形式是直接在一級市場發債或者通過股權融資,直接融資的比例會越來越大。
·新聞鏈接·
2015年,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出發點有兩個:一是通過規范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發行地方政府債,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擴張并合理安排既有債務的期限結構和成本結構;二是通過資本市場注冊制、增加民營銀行數量來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以多元化的金融市場結構滿足實體經濟多元化的融資需求。從政策環境來看,存款保險制度為更多的民營金融機構,尤其是小銀行進入金融市場,開展儲蓄業務創造的良好的制度條件,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行業改革將因此進入快車道,2015年中國金融市場結構將出現進一步的變局,多元化是投融資體制改革之后金融市場的總體格局。
與投融資體制改革相對應的,是征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包括征信市場的建立。從目前的金融實踐來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實體經濟發展繁榮的重要瓶頸,而解決這個問題路徑有兩條:一是放開金融壟斷,讓更多的民營銀行進入,目前存款保險制度已經為這種進入做好了制度上的鋪墊;二是進一步建立、完善征信體系,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是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的必要前提。
此外,2015年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也包括資本項目的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滬港通的擴圍,自貿區FT賬戶和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將進一步倒逼國內金融市場交易規則、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
下一篇:發展資本市場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