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二三四”
特約評論員 王東賓
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猛進,5月21日大盤和創業板指數分別躍上4500點和3500點,新三板市場也持續火爆。這次的股市高漲被認為是發展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效果的初步顯現。經過多年努力,資本市場體系涵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和地方性股權交易中心的“一二三四”格局基本確立,承載著貫通直接融資渠道的戰略使命。可以說,防止“脫實入虛”,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仍然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核心命題。
第一,有序“擴容”是增強資本市場開放性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基本機制。沒有擴容,則市場主體數量受限,資本市場的運行相對封閉,資金大量入市,股指高漲,容易導致“脫實入虛”問題。2014年以來,IPO開閘、新三板擴容,以及正在進行的注冊制改革,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企業主體數量持續增加,意味著實體經濟從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增強,二者之間的通道更加暢通。同時,目前28家區域性或地方性股權交易中心形成的四板市場,為數量眾多的規模更小的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提供了最低門檻。
第二,“一二三四”板塊的有機結合,將促進形成上下貫通的市場體系。一是正在建立的“轉板”制度很關鍵,藉此可以形成靈活暢通的上升渠道,隨著企業發展情況的變化可以在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轉換。二是各層次的交易所之間逐步建立了更緊密的股權聯系與合作關系。例如,上交所和深交所均為新三板的股東,而且深交所還參股了北京、大連、齊魯、深圳前海等十幾家地方股權交易中心,上交所也參股了遼寧、浙江、上海等地的股權交易中心。借助股權聯系,上交所、深交所與三板、四板市場的交易所之間的人員、技術、信息、管理、制度等層面的交流合作會增強,也可使得轉板機制更加靈活。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一二三”的持續火爆,當前四板市場的發展則顯得十分落寞,尤其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四板市場,融資功能差、上市主體不足是普遍問題。因此,準確定位和激活四板的市場功能是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關鍵。
這里應充分重視政府的創投引導基金。今年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400億規模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特別強調要突出投資重點,可以用參股方式與地方或行業龍頭企業相關基金合作,主要投向新興產業早中期、初創期的創新型企業。顯然,與大產業基金不同,創投引導基金重點在“小”。四板市場恰好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規范發展的最低門檻,又具有地方性,恰好滿足創投引導基金的需要,二者結合起來有助于發揮協同作用。
綜合來看,借助股市和新三板大發展之東風,進一步壯大四板市場,奏響“一二三四”協奏曲,意義重大。一方面,這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有機會參與進來。另一方面,促進了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引擎提供金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