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要素交易平臺增至15家
開創區域股權交易管理新模式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各省市都可設立股權交易中心。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共有30家區域性市場,展示企業近15萬家。各市場通過私募股權、股權質押、私募債等多種方式累計幫助企業實現融資1200億元。
“區域性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具體的運作機制和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之中,盡管有些地方已逐漸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但目前大多各自為政,彼此形不成合力,中小企業和各地投資者的選擇也都很有限。”
為此,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去年以“管理輸出”的方式構建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試圖打造一個成熟的“廈門樣板”。“一旦獲得成功,將突破現有‘各自為政’的地方股權交易中心格局,為場外市場的構建模式提供新的方向。”胡繼之認為,今后將這一模式不斷拷貝到其他城市。而該中心目前正在與江西省政府商談對江西股權交易中心進行輸出管理事宜。“實踐證明,通過‘機構獨立、聯體運作’的輸出管理模式,前海中心既能快速擴大市場份額,又能大大提升在全國場外市場中的影響力。”
在胡繼之看來,未來3—5年,中國資本市場必將呈現一個新的局面。他指出,在金融市場中,未來資本市場發展空間最大,因為自2008年以來國民經濟多項指標翻番,只有資本市場縮減,此外目前國內直接融資占整體融資規模不到10%,明顯偏小,而銀行信貸及表外融資占比卻接近九成。
“在資本市場中,場外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美國資本市場總量的80%在場外市場,而中國近20年來卻只是致力于交易所市場的發展。”胡繼之認為,相對于未來的變化,作為場外市場建設主體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實際上與資本市場各類機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現在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全國有1300多萬家中小企業,但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還不到3000家,全國社會資金總量達到近100萬億元。規模更大的私募、小眾、客戶定制的場外市場尚在孕育階段。”胡繼之說,美國未來學大師戴維·霍爾曾指出,人類從2010年已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期,在金融領域,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新型資本市場,取代20世紀興起的交易所市場。他對10年以后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