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合肥板塊”星光熠熠
直接融資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降杠桿、降成本的有力舉措。近五年來,我市提速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暢通直接融資渠道,推動資本市場合肥板塊快速發展,引導地方金融資源、產業資本聚集和配置優化,有效保障全市實體經濟發展。
“合肥板塊”日趨壯大
我市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把鼓勵和扶持企業上市作為全市資本市場建設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資本市場上,“合肥板塊”正在加速擴軍。
緊跟證監會政策動向,我市抓住資本市場審批加快、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機遇,推動在肥企業加快上市步伐。今年以來,我市先后有安徽天然氣、歐普康視、常青機械、泰禾光電、志邦櫥柜5家企業成功上市首發。6月13日,我市安徽交規院順利過會待發。全市新增境內上市企業數量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五年來,資本市場“合肥板塊”日趨壯大。截至目前,全市有境內外上市企業44家。其中,境內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
“上市梯隊”厚積薄發
企業沖刺上市,“后備軍”整裝待發。
近年來,為培育上市“后備軍”,我市分類施策,強化服務,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境內外上市的良好環境。依托全市資本市場層次分明的培育機制,我市上市企業儲備已呈現梯次分明、資源豐富的特色。
記者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尚有過會待發企業2家、在會待審企業9家、在安徽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1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達到102家。
為幫助更多的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市建立了覆蓋企業各發展階段、五大行業類別的市級直接融資后備企業信息庫,掌握全市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的“大數據”。目前入庫后備企業1100余家。值得一提的是,5月18日,我市在中博會期間舉辦的2017年合肥“資本+創新”對接峰會,全面開啟了與滬深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等深入合作,進一步加強對我市上市后備企業的指導、培育。
用活直融工具“強筋健骨”
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最主要任務就是要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為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渠道引“活水”入企,助力企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我市堅持向已上市掛牌企業灌輸“登陸資本市場只是開始”的理念,鼓勵企業用活用好再融資、債券融資等各類直接融資工具。1~5月全市實現直接融資122347億元,占全省541%,同比增長61%;其中,股權融資5129億元,為去年同期近四倍,各類債券融資達117218億元。
獎補政策助企“掘金”
企業在上市、新三板和區域性場外市場掛牌等直接融資起步階段,都或多或少面臨資金緊張問題。基于這一客觀實際,我市創新采用“借轉補”方式扶持企業上市、新三板和區域性場外市場掛牌。
今年,我市進一步優化上市掛牌企業獎補政策,對納入上市后備資源庫的企業,在其獲得上市申請受理函后,市財政給予200萬元獎勵;對納入新三板掛牌后備資源庫的企業,在與券商等中介機構簽訂掛牌輔導協議并完成股改后,可申請預撥5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對“新三板”和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并實現融資的中小企業,同級財政按企業首次股權融資額的1%給予最多不超過70萬元獎勵。此外,今年我市將繼續設立掛牌企業“成長貸”業務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已在和擬在場外交易市場掛牌企業。政策紅利,有力激發了全市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積極性。
·汪松 張浩 本報記者 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