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任重道遠
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場稱為 “新國九條”),全面繪制了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發展藍圖。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范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從形式上說,近年來,隨著創業板建立和發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到全國、區域性股權市場積極探索,多層次股票市場初步形成,我國已經搭建起多層次股權交易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三個場內交易市場,即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也形成了三個場外交易市場,即新三板、地方股權交易中心和券商柜臺交易市場。
可是,這“內三外三”股票交易市場,由于出身背景不同,幕后推手各異,運行機制相克,發展模式有別,彼此沒有明顯的“接口”銜接,聯系不大,聯通性差,層次關系也不明晰,梯度難分。看似鏈條很完整,也有名義性層次,卻是內涵混淆,形似神離,與歐美多層次資本市場相去甚遠。所以,多少年來,上市公司“見毛就是鴨”,在“內三外三”中左沖右突,到處瞎闖,攪得股市昏天黑地。
就滬深兩地股票交易所而言,由于資本市場層次不明顯,兩地為拼搶上市資源處心積慮,輪番上演了“滬強深弱”或“滬弱深強”的二龍戲珠。從表面上看,現在滬市是大企業的福地,深市是中小企業的祥云,但暗地里相互爭奪上市資源不分大、中小,無論肥瘦,都想往碗里搛。這讓上市公司很為難,兩家都是股票交易所,都是“貴方寶地”,都不敢得罪。
倘若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既能滿足上市公司差異化融資,又能為交易所進行差異化競爭提供平臺。
那么,多層次市場究竟應具備什么特質呢?來自美國這個發達資本市場的詮釋是:首先,上市標準不同。納斯達克(NASDAQ)全國市場對IPO企業有形凈資產的門檻設定為600—1800萬美元,而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的門檻為400萬美元。在場外柜臺交易系統(OTCBB)和粉紅單市場(PSM)掛牌則沒有財務要求。
其次,交易制度不同。證交所(ASE)通常采用集合競價的拍賣制,場外交易通常采用做市商造市的報價制,更低一級的市場則采用一對一的談判制。在OTCBB、PSM市場,則只提供報價服務而不提供交易服務。
再次,監管要求不同。美國對證交所場內交易的監管最為苛刻,其監管對象涵蓋了與上市證券有關的方方面面,包括證券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公司董事、證券承銷商以及會計和律師事務所等等。而在NASDAQ市場,監管重點主要限于會員和做市商。就OTCBB而言,盡管這幾年其市場買殼交易頻現,監管部門對其監管趨于嚴格,但相對于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來說,OTCBB市場的自由逍遙還是令人羨慕的。至于粉紅單市場,基本上沒有監管,只要每天在交易結束時公布掛牌公司報價就完事。
此外,上市成本和風險也不同。在美國,在小額市場掛牌的公司僅交納很少的掛牌費用即可上市交易,上市成本較低。不過,由于小額市場對公司的監管要求不像大額市場那樣嚴格,因而投資者的風險也要高于大額市場。
有鑒于此,“新國九條”的設計者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市場機制、市場載體、市場主體三個角度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
在市場機制方面,“新國九條”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制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實現公司產權和控制權跨地區、跨所有制順暢轉讓。同時要構建符合我國實際并有利于投資者保護的退市制度,逐步形成公司進退有序、市場轉板順暢的良性循環機制。
在市場載體方面,“新國九條”明確了多層次股權市場的體系結構,提出要壯大主板、中小企業板市場,改革創業板市場,加快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建立小額、便捷、靈活、多元的投融資機制,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將區域性股權市場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從而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
在市場主體方面,“新國九條”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一目標,提出引導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規范經營決策。督促上市公司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履行好信息披露義務,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制度,提高財務信息的可比性,增強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促進上市公司提高效益,增強持續回報投資者能力,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盡管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任重道遠,但框架已經搭建,方向已經指明,政策靴子也已經落地,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嚴格按照路線圖行進,且中規中矩,6年后即2020年,一定會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范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作者系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
上一篇:證監會:加快建設多層次股權市場
下一篇:新三板新交易系統今日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