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資本市場板塊建設應把自主權交給市場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呂騫)近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暢談了她對多層次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看法。
吳曉靈表示,《證券法》修法會考慮給小微企業融資給予一定方便,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板塊建設應當把自主權交還給市場,建議中小投資者通過存款、國債、基金、保險四大途徑理財。
《證券法》修法會考慮給小微企業融資給予一定方便
2012年美國頒布了《創業企業扶助法》(簡稱“Jobs法案”),旨在通過放松一系列證券監管政策,幫助成長中的公司更方便地獲得資本。
在被問到是否應該推出中國版的“Jobs法案”時,吳曉靈表示,目前正在修訂的《證券法》會盡可能地考慮到,對于一定額度以下的小微企業融資給予一定的方便,在法律層面上給予一個原則性的規定,然后具體的規則再由監管部門去制訂。
爭議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板:應該把自主權交還給市場
今年兩會期間,上交所透露正在研究推出戰略新興產業板,但市場對其解讀不盡相同,有觀點認為可以促進交易所之間的良性競爭,但也有觀點認為其與創業板功能趨同有重復建設之嫌。
“我覺得應該鼓勵這個事情”,吳曉靈對記者表示,“過去出臺一個板塊就要有國務院批、證監會批,應該把這個自主權交還給市場。”
“交易所針對不同的上市企業群體來設定一些準入條件,體現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多板塊,放開這一點是有利的。” 吳曉靈表示,“我相信深交所、上交所絕對不會蠢到制定的上市準入條件完全一樣,變成同質化競爭,肯定會打出各自的特色。”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利于“退市”自然化
今年4月,*ST長油成為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來首家因觸發相關規則而被退市的滬市上市公司,但這樣的孤例并不能打消市場對退市制度的質疑。
在吳曉靈看來,上市公司難以退出主要有兩方面障礙:一是《證券法》規定連續三年虧損暫停上市,連續虧損四年終止上市,導致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手段避免連續虧損,以達到“保殼”目的;另一方面則是上市公司一旦退市后沒有合適的交易場所可去,導致上市公司有“保殼”沖動。
“有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不符合主板市場的企業可以去另外一個市場,一個企業適合到哪個地方去就應該到哪個地方去,這樣的話企業在各個板塊之間、各個層次之間的流動就比較自然。”吳曉靈說。
多層次資本市場散戶如何定位
不論是非公開市場、金融衍生品,還是“新三板”,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下的一系列創新,似乎都與散戶投資者無緣。散戶應該如何在資本市場中定位,他們的投資需求應該怎樣來滿足?
“一個人怎么可能可以弄清楚這么多企業,看懂企業是不太容易的?!眳菚造`認為,散戶投資者專業性不夠,不如把錢交給專業投資者去打理,還能起到分散投資的作用。
吳曉靈進一步解釋,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有存款、國債、基金、保險這四大投資工具就夠了。當然還有理財產品,本質上也是一種基金,錢比較多的老百姓當然也可以投資私人理財、私募基金,甚至信托產品。
上一篇: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正式啟動
下一篇:三板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樞紐